卧式螺旋离心机有哪些分类?
卧式螺旋离心机(又称卧螺离心机)根据结构设计、分离原理及应用场景的不同,可分为多种类型,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式及对应类型:
一、按转鼓结构形式分类
这是最核心的分类方式,主要依据转鼓的几何形状划分,直接影响分离效率和适用物料:
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(转鼓为圆柱形 - 圆锥形)
转鼓由圆柱形段(主要用于物料沉降分离)和圆锥形段(主要用于脱水和排渣)组成,是应用最广泛的类型。
特性:利用离心力使固相颗粒在圆柱形段沉降,再通过螺旋推料器将沉渣推向锥形段进一步脱水后排出,液相从圆柱形段末端溢流。
适用场景:固液密度差较大、固相颗粒较细的悬浮液(如污泥脱水、化工浆料分离、食品加工中的淀粉分离等)。
卧式螺旋过滤离心机(转鼓为圆柱形,带滤孔)
转鼓为圆柱形且壁面有滤孔,内部螺旋除推料外,还配合滤布实现 “离心过滤 + 推料排渣” 双重作用。
特性:固相颗粒被截留在滤布上,液相通过滤孔排出,适合固相颗粒粒度较大、易过滤的物料。
适用场景:结晶物料分离(如盐类、化肥)、矿石精选等。
卧式螺旋沉降 - 过滤复合离心机
结合了沉降式和过滤式的结构,转鼓前段为沉降段(无滤孔),后段为过滤段(带滤孔),实现 “先沉降除细颗粒,再过滤脱水” 的复合分离。
适用场景:含细颗粒和粗颗粒的混合物料(如化工中间体分离、制药行业的固液混合物处理)。
二、按螺旋与转鼓的相对运动方式分类
差速器驱动型
螺旋与转鼓通过差速器连接,两者保持固定转速差(通常螺旋转速略低于转鼓),差速可通过机械差速器(如行星齿轮差速器)或变频电机调节,稳定性高,适用于大多数常规分离场景。
双电机驱动型
螺旋和转鼓分别由独立电机驱动,通过变频控制实现转速差的灵活调节,可适应不同浓度、粘度物料的动态分离需求,操作更精准,但结构和控制系统更复杂。
三、按分离物料的性质分类
澄清型卧螺离心机
主要用于 “液 - 固分离” 中对液相的净化(即 “澄清”),要求分离后液相中固相残留量极低。
适用场景:制药行业的药液澄清、饮料行业的果汁除渣、石油行业的原油脱水等。
脱水型卧螺离心机
重点用于对固相的脱水处理,要求分离后固相含水率低。
适用场景:市政污泥脱水、工业废渣处理(如电镀污泥、造纸污泥)等。
三相卧螺离心机
可同时分离 “液 - 液 - 固” 三相混合物(如油 - 水 - 渣),转鼓内设计特殊的堰板和导流结构,实现轻液相、重液相和固相的分别排出。
适用场景:油田含油废水处理、餐饮废油分离、化工行业的溶剂回收等。
四、按转鼓直径与长径比分类
长径比(转鼓长度 / 直径)是关键参数,直接影响分离时间和处理效率:
短长径比(如 3~4):结构紧凑,处理量大,但分离时间短,适合对分离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(如粗分离)。
中长径比(如 4~5):平衡了处理量和分离效率,适用于多数常规工业分离。
长长径比(如 5~6 以上):分离路径长,物料在转鼓内停留时间久,分离精度高,适合细颗粒、难分离物料(如制药行业的高精度分离)。
总结
卧式螺旋离心机的分类核心围绕转鼓结构、分离功能、驱动方式展开,不同类型的设备在分离效率、适用物料、操作灵活性上各有侧重。实际应用中,需根据物料特性(粒度、浓度、粘度、密度差等)和分离目标(澄清、脱水、三相分离等)选择适配类型,以达到最佳分离效果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